新課綱真的要上路了,稍微認真一點的老師也應該參加了不少相關的研習,應該對素養導向教學不陌生。But 這邊要提醒大家一下,素養導向教學的立意很好,課程及評量也需要再設計,但 不是每一節課、每一單元、每一專題都要素養導向 。(同理,對資訊科技的老師來說,也不是每一節課、每一單元、每一專題都要運算思維) 前面談過素養是整合了知識、技能與態度( 見這篇 )。那麼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知識、或最簡單的操作技能都還不會不懂的時候,老師還是得一項一項慢慢教吧。如果沒有基礎的知識、技能與態度為底蘊,學生是要整合什麼呢?所以,科技領域的教學並 不是要全部揚棄過去九年一貫的教學方式 ,而是希望教師們能將過去的教學設計 再精進、再昇級 (適當地在課程中去促進學生的素養),但也不用走火入磨,每一節課都要搞素養或運算思維。 以我個人設計的7年級資訊課程( 連結在此 )來說,上學期一開始還是會先教簡報軟體的基本使用與設計原則(這些偏技能取向),之後再配合其他專題讓學生真的上台做簡報。所以也不是每一節課都是素養導向的教學啊。 記得過去台灣也推行過建構式數學,它的理念也很好,可惜結果似乎沒成功,為什麼?據我所知就是推行時太過死板了,很多老師規定學生解任何題目都要用建構式的解法,用別的解法會被打叉,這樣本來立意良善的教學方式就走入死胡同了。素養導向的教學何嘗不是如此,還是希望教師能具備專業能力, 該素養時能設計適合的課程,不該素養時就不要硬來 ,避免讓素養教學走上過去建構數學了的老路~
最近學校教務處要各領域繳交108學年度的教學計畫,老實說學校有不少老師(不管那個領域)會參考教科書廠商提供的版本拿來修改,但是因為科技領域的教科書(截至目前2019/6/1為止)只有3家通過審查,但書商還沒有生出所謂的教學光碟來,所以很多學校的科技教師只能自己想辦法生出這個計畫。 但個人認為不要依賴教科書才是王道,中央科技團的教授就曾講過:「 台灣的很多老師都失去了課程研發的能力 」,所以沒有教科書反而可以逼大家自己去規畫課程。不然大家都照教科書的,如何能研發出具有特色或具有創新創意的課程呢?(雖然過程中很燒腦) 不過大家還是希望有個範例可以參考,至少知道大概會長什麼樣子,因此這邊把個人寫的(而且會真正實施的)計畫拋磚引玉,分享在下面,但格式是用臺北市的,或許各縣市的格式會有不同: ***第一部份開始*** 以上是第一部份,框線處說明如下: 紅框:整學年課程的課程目標,可以用本領域的核心素養代替。這裡大家要 依照自己的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真的有涵蓋到 的來選擇。(記得用科-J開頭的,不要弄成高中的) 綠框:整學年課程所希望學生具備的學習表現。這裡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國中階段的。(代碼第二碼是IV,因為有些老師會把高中的拉來用),而且 學習表現的四大類別最好都有涵蓋到 。 藍框: 整學年課程所教到的學習內容,理論上 應該要符合課綱七年級的規定 。 ( 連結在此 ) ***第二部份開始*** 以上是第二部份,框線處說明如下: 淡藍色框:這2個專題主要是要跟國小做銜接,所以加入了一些電腦基本操作、中英文輸入及一些應用軟體的教學等,佔用的週數教師可彈性調整。 藍色框:基本上大家可以發現都是用 「專題」去包裝「學習內容」 ,這是科技領綱所強調的,也是教科書無法呈現的。還有這些專題最好能與學生的「 生活情境 」結合(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在解決生活問題,也就是接地氣,並能產出有地方特色的課程),或與學生 曾學過的學科的知識 (如自然、健教‥)有連結。 還有,淡藍色框及藍色框所包裝的學習內容,應該就是第一部份的藍框所涵蓋的那些項目了。